“最”忆千年虎丘•“心”赏吴地风华 ——2022年秋季百合花文艺社采风活动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2-12-08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金秋时节,苏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艺社开展秋季采风活动。活动以学员自主学习探究、参观研学、文本研读、文学创作的形式,引导学员们从古韵中发现、品味吴地风华,提升创作立意的格调,锤炼语言表达的精巧,探析艺术手法的运用。


在采风活动前的课堂中,老师首先以袁宏道所著《虎丘记》的赏析作为活动导入,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并自主探究学习。学员们搜集了大量关于虎丘的历史典故及传说故事。在课堂中,每位学员都是小小研究员,围绕着虎丘的主要景点分享学习积累,共同总结归纳出了虎丘之“最”,同时也为采风活动做知识的铺垫与积累。学员们们认真笔记,满怀期望着在“满地翻黄银杏叶”的深秋来一场“最”忆虎丘之行。


时值红叶黄花秋意晚,文学社学员们来到了虎丘山开展采风活动。清风作引,他们进入山门,只见小桥流水,乌篷船安静地泊在山塘河面。旖旎的江南风光画卷已然在大家的眼前徐徐展开。

一路走,一路景,石阶上留下了秋色的影,也留下了学员们的身影。顺着路径直上,走过过憨憨泉、真娘墓、试剑石,大家用足迹“丈量”虎丘风景,用笔墨书写下人在景中的心情。


来到千人石,乐于分享的学员代表给大家讲述着干将莫邪、二仙亭的故事。随着《生公讲经》的故事娓娓道来,学员们彷佛被卷入时间的涡轮,来到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白莲花开”的肃穆梦幻的场景之中,在这里同学们找到了虎丘的“最”生动。

起身向左,迎面见“虎丘剑池”四字,苍劲有力。过了“别有洞天”,眼前是“天下第五泉”的剑池,学员们不禁好奇:池底真的有剑吗?千百年间剑池的神秘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来到这里,今天学员们也一览“别有洞天”后的幽致景色:石崖两片,陡峭高耸,拔地而起,锁住一池绿水;池形狭长,南稍宽大,北微狭窄,形似平放宝剑;阳光斜射,寒光闪闪,即便炎夏,也觉凉凉飕飕;石桥拱形,飞悬半空,倒影水中,神奇惊险;苔藓满壁,藤萝倒挂,透壁望塔,如临深渊。大家纷纷感叹:这里不愧是虎丘“最”神秘啊!


拾级而上,学员们来到了比西方比萨斜塔还要早200年的虎丘塔下。抬头仰望这座古老的佛塔,作为江南运河沿线最古老的建筑遗存,它如同一位低语的老者默默诉说着虎丘“最”久远的故事。


随后学员们来到了万景山庄,浸染山林雅趣中。作为苏派盆景技艺保护单位,万景山庄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大家欣赏着眼前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感受着老一辈手艺人对古老艺术的坚守与热爱,更是感叹苏派盆景与时代相连,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最”艺术之路。


采风活动结束后,文艺社的学员们执笔写下自己的怀古新思。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学员们的文字吧。


剑池小思

百合花文艺社 欧阳海棠

随着车窗外景物飞快地向身后跑去,我们离虎丘越来越近了。

下了车,我和同学们踏着刚被雨水洗过、略微潮湿的石阶穿过了虎丘的大门。菊花开得正艳,千姿百态惹人喜爱。满地金黄的银杏叶牵引着我们继续前进。憨憨泉、真娘墓、试剑石……课上学习的各个著名的典故再次浮现脑海。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整个虎丘最令我心驰神往、也最具神秘色彩的景点——剑池。

一块石壁上刻着四个大字——虎丘剑池。老师也为我们讲解了“真剑池,假虎丘”这一说法。那么既然是“真剑池”,我便怀着更加好奇的心进入到了圆洞门内。来到剑池上方往下看,这剑池还真宛若一把平铺的宝剑,池旁石壁上另刻着超逸入神的“风壑云泉”四字,相传为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书“剑池”二字,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相传是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当我听老师讲这里之所以名为剑池,是传说吴王阖闾墓葬的开口处就在此处,并且有三千把名剑在墓中陪葬时,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吴王阖闾在两位奇才——伍子胥和孙武的帮助下成功发展壮大了吴国,但似乎转眼间,吴国又被越国所灭。吴王在世时,他想用武力征服越国,没有实现的梦想让他决定死后以三千把宝剑作为陪葬去征服另一个世界。然而,大好山河是否该用武力征讨来呢?为了征服世界发动战争是必要的吗?

看着眼前游人赏玩虎丘之景,我心里有了答案,更产生了对和平、和谐、世界美好的笃定与向往。战争,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让天地间血流成河。只有和平,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更美满!

天空中又飘下蒙蒙细雨,雨丝落在剑池墨绿的池水上,泛起阵阵涟漪。嘀嗒、嘀嗒……清脆的声音、深沉的池水、悠长的历史,我期盼着更加和平幸福的未来!

 

《遇见虎丘》片段

百合花文艺社 黄溢乐

深秋已至,万物开始凋零却也呈现出一年中的胜景。此时此刻,“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走进山门,便见银杏满树金黄,纷纷落下的叶铺就了一条金灿灿的石板古道。跨过门槛儿,就正式与虎丘相遇。走上小桥,左右两旁的菊花竞相开放,争芳斗艳。来到“断梁殿”,便瞧见了神采奕奕的哼哈二将。抬头一看,便望见了名副其实的“断梁”,看着它的顽强,感受到它在虎丘山脚下承载了无数岁月的风雨飘渺。

……

往前不远处就是神秘的剑池,这片幽深空灵的小池蕴含了千年历史。走上剑池的小桥,只觉脚下寒气逼人。侧身观望,剑池如一块方正的绿宝石,青翠晶莹。遗憾的是,恐高的我不得不离开了,后悔自己没有勇气品鉴剑池神秘的奇妙韵味……

 

再游虎丘

百合花文艺社 徐梓涵

上周末我和百合花文艺社的同学们参加了“‘最’忆千年虎丘 ‘心’赏吴地风华”的采风活动。因我家就住在虎丘附近,从小到大,我已经不知多少次赏游虎丘了。进入虎丘山门,满地金黄的银杏叶随风翻飞,我的思绪也伴着清冷的秋的气息被拉回第一次来到虎丘的情境……

记得第一次来到虎丘,山上游人不多,很是静谧。进山门去,能闻花香鸟语,可听溪山相伴,大有城中山林之野趣,不论是脚边石或是石间草木,都像有灵智似的,素雅脱俗。此地花草有灵或是因千百年前的生公于千人石上讲经说法感化了它们,亦或是这片城中野林的幽雅滋养了它们。旧时草木多是自生,而今日之花景多为人育,今日眼前所见菊花开放之盛态也因为人的参与失去了山林的野趣,被俗世喧嚣浸得通透,不复以往隐逸的潇洒。

春夏赏花,秋日品桂,冬日踏杏,在老苏州记忆里在重要的日子里总少不了虎丘的身影。

以前每逢大节,虎丘都会举行庙会,姑苏城的男女老少集聚于此,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随游客一起上山的,当然还有“身怀绝技”的手艺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60多岁的大爷,坐在憨憨泉对面的空处为人们剪肖像。大中小三把剪刀在他手中灵活游刃于红纸之上,不消片刻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小像就诞生了。而有年山上景区内开出了汉服租售拍照,去老伯那里剪肖像、讨乐子、看新鲜的人便越来越少。照片比剪纸小像清晰写实,谁还会去剪像呢?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我便再也没有见过他。如今庙会也不多见,进入景区可见各种“新鲜”的商业化活动:姑苏八点半、姑苏奇妙夜……整个虎丘野趣之雅越来越淡,遗憾。

我想,如果可以,我想再一次回到过去,再看看老苏州们口口相传的虎丘。

 

《长忆虎丘》片段

百合花文学社 陈可馨

……

真娘墓一过,几步路后便可见鼎鼎大名的千人石。有人说这是当年夫差在阖闾墓完工后大举屠刀之地,也有人说这里曾是生公讲经之处。我更愿意相信后者是真的,是怎样的毅力,怎样的认真,才可以讲经讲到顽石点头,白莲盛开,连自然界的无情草木都为之动容?但是如今无人可告诉我真相了,只剩那斑驳红斑与如剑削的石头,受着来往人们的观望与议论,沉默不语。

溪水潺潺,银杏飘落,鲤鱼四下游动,摩崖石刻凝视着喧嚣的人群,真剑池假虎丘的前朝真迹已去。移步桥上,高大茂密的树木将我包围,经风一吹,落叶簌簌飞舞落下,最后停驻在剑池水面。桥面上的双眼井引起了我的注目,据说是僧人为取水方便所开。我从中向下望去,水面映出一张模糊的脸庞。百年前在这俯视的是谁?那时秋景也是如此吗?

最终来到了虎丘塔脚下,塔已经被围住了,和我保持了距离感。塔身经过修缮没有想象中的破败,只有与塔顶颜色格格不入的塔身诉说着沧海桑田。今天游客很多,来到塔下的每一位游客都仰望着它,也有一名短视频主播正举着手机直播:“虎丘塔刚建成时是笔直的,只是在岁月的磨洗下,塔身倾斜,成为了世界第二斜塔……”

是啊!连石塔这样的建筑经历风吹雨打都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眼前的景色又怎会一成不变呢?人们为了窥得江南一丝雅致古朴来到这里旅游,凝视瞻仰前人的智慧与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一切虎丘塔,更是值得被更多人了解,景若不复当年,我们可不能让文化消逝。

那名主播仍在神采飞扬地介绍着,我的思绪也被拉得很长很长……随着虎丘千年的历史记忆,一同延伸到灿烂的吴地文化。